台語就是台語,不是閩南語

--

資料與摘要(原始細節請點連結):

A. 至少1852年劉家謀的《海音詩》就把當時台島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稱為「臺語」了,因此台語成為民間通稱只會更早。 之後陸續有許多文獻也是以台語稱呼這種語言,日治時期甚至有《臺日大辭典》上[1]/下[2]兩冊總計超過1900頁。對照之下,「閩南語」這個名詞被中國語言學家趙元任發明,是1930年代之後的事情。

B. 中華民國(KMT-China)來台初期也是稱為台語。甚至有[挪抬]蔣中正用印的教材《注音臺語會話》(鏈結中的圖片是1958年10月版)。

C.但同一時期,推行「國語」相關政策陸續實施,也陸續禁止台澎本土語言。例如,取締有羅馬字教學的教會(1955年嚴家淦的公文)。羅馬字為什麼重要?台語有些發音無對應漢字(尤其很多是來自原住民語或外來語的部分),而自荷蘭人來台開始到清治時期的宣教牧師,逐漸發展以羅馬字為基底的白話字,後期完整度之高足以書寫台語客語和原住民各族族語,甚至是西方醫學(此連結中的文章介紹四本醫書),但禁止羅馬字剛好可以宣傳台語落伍無字的錯誤觀念。此外,各級學校以罰錢並掛狗牌的處罰禁說「方言」,使一般人對「方言」產生負面經驗與印象。

D. 在1967年之前,中華民國(KMT-China)已逐漸利用國家等級的政府力量強迫改名為閩南語,也透過媒體公告,例如這份公文,又例如1967年10月27日《經濟日報》。其目的就是為了去台灣化,使台灣人中國化,因此,閩南語這個名詞取代台語完全是基於政治目的,根本不中立。

PS1:成大台文系蔣為文教授這篇文章(內含不少圖檔)還有其他考證資料,值得參考。

PS2:臉書粉專「提姆博物學會社」的這篇短文也是精簡扼要。

--

--

Yang[iûⁿ-- ê]

These are some records of my journeys. 多數文章會在方格子同步發表。https://vocus.cc/user/@lichardyang